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郓城县  > 正文

郓城县侯咽集镇八里湾村:设施农业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作者: 仝志华 来源: 网信菏泽 发表时间: 2021-08-11 10:16

图片

图片


大棚内 劳作忙

小小黄瓜正绿时,硕果累累庆丰收。6月1日5时许,郓城县侯咽集镇八里湾村村民于忠瑞就来到自家黄瓜大棚内开始了劳作。“趁着天凉快,把成熟的黄瓜摘下来,今天估计能收获1000多斤!”于忠瑞欣喜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从2月底到7月份,预计自家10多亩大棚黄瓜能收入10多万元。

图片

现代化大棚

图片

村“两委”商讨村庄发展

图片

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

图片

黄瓜等蔬菜远销10多个周边市县

小小黄瓜正绿时,硕果累累庆丰收。6月1日5时许,郓城县侯咽集镇八里湾村村民于忠瑞就来到自家黄瓜大棚内开始了劳作。“趁着天凉快,把成熟的黄瓜摘下来,今天估计能收获1000多斤!”于忠瑞欣喜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从2月底到7月份,预计自家10多亩大棚黄瓜能收入10多万元。

八里湾村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专业村。“在我们村,比于忠瑞大棚多、收入高的村民还有许多户。近年来,我们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动,已发展社员302人,建成共占地1600余亩的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大小拱棚共700余座,黄瓜等蔬菜远销10多个周边市县,蔬菜旺季日成交量达到10万斤以上。”八里湾村党支部书记于加征说,通过种植黄瓜,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八里湾村人能富起来,得益于他们敢打敢拼、勇于吃螃蟹的精神。1983年,谭月建第一个种下了半亩黄瓜。“早种了半个多月,为了防止霜冻,每晚都用自制的泥碗把每一棵幼苗都盖上,还用玉米秆为它们挡风。为了防治霜霉病,不知跑了多少趟县农业局请教农业专家,还买了许多蔬菜方面的书籍研究。”谭月建说,当时没有大棚技术,为了让自己的黄瓜早上市,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没想到真的成功了,一算账,收入是种麦子的10倍!”

真金白银最有说服力,有了谭月建的成功经验,第二年,好几户人家开始效仿,第三年,八里湾村人开始种植小拱棚黄瓜……从最早的自制“泥碗”防寒,到目前建成日光温室、大小拱棚700余个,年产新鲜蔬菜约1.5万吨,八里湾村靠一根小黄瓜走上了致富路。

成功的道路没有坦途。“以前,我们种菜都是全家齐上阵,费时费力,挣钱有限,为啥?浇菜只能用压水井,卖菜只能骑着自行车四处吆喝。一到阴雨天,道路泥泞,时常发生菜烂在地里拉不出来的情况。遇到孬行情,成堆成堆的菜扔在沟里没人要。”于加征说,如何让种菜既省力又挣钱?菜农们没少聚在一起研究。从早期的压水井人工取水灌溉到目前的机械全自动灌溉,八里湾村村民一点点积累经验;从互相压价残酷竞争,到2007年成立郓城县富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抱起团来闯市场,再到2015年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八里湾村人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目前,八里湾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统一管理,不仅使群众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5年以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4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

在八里湾村的影响下,周边1500多户村民纷纷效仿,调整土地、建大棚、种蔬菜。接下来,八里湾村将按照现代农业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示范园建设标准和产品质量,按照绿色认证标准要求规范生产管理,努力创建绿色蔬菜基地,做强做大“八里湾”蔬菜品牌。 

责任编辑:
李立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